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组1、饲料组2和饲料组3)对12月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为期60 d的营养强化培养,并以投喂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对照组。营养强化结束之后,比较分析了不同饲料组凡纳滨对虾亲虾的体重增重率、肝胰腺指数(HPI)和性腺指数(GSI);另外,检测分析了各组饲料以及亲虾性腺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雌雄亲虾体重增重率均高于3个饲料组;饲料组2的HPI最低,为(2.37±0.0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组3的GS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GSI均低于饲料组2,并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本研究还比较分析了饲料脂肪酸组成与亲虾性腺、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以及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10%~20%)的南极磷虾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凡纳滨对虾亲虾营养强化阶段的优良饲料。  相似文献   
222.
为研究脱脂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分别以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制成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R50、R100),投喂初始体重为(60.11±0.13)g、体长为(14.12±0.25) cm的圆斑星鲽幼鱼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显示,R10-R50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饲料效率(FER)与R0组(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R30组开始有下降的趋势.R10-R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和R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100组的PER显著低于R0组(P<0.05).R10-R20组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显著高于R0组(P<0.05),R30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和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30-R100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显著高于R0组(P<0.05).R1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R0组差异不显著(P>0.05).R10组肝脏中ACP显著高于R0组(P<0.05),R40-R50组和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30-R40组肝脏中AKP和R0组差异不显著(P>0.05).R10-R40组肝脏中SOD和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10-R50组血清的总蛋白(TP)显著高于R0组(P<0.05).各处理组和R0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10%-30%的脱脂磷虾粉替代组和对照组R0组对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免疫力及蛋白利用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3.
王诗淼  杨春雨  赵琪  李健 《水产学报》2022,46(3):439-444
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因富含必需氨基酸、磷脂、虾青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而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目前,对南极磷虾及其制品脂肪酸含量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由于PUFAs不同酯的结合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因此,有必要对南极磷虾不同类型酯的脂肪酸含量进行准确定量.为了明确南极磷虾油中磷脂(PL)型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224.
陈洵子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22,46(3):390-401
南极磷虾为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但目前关于该物种栖息地研究仍较为有限,这不利于对该物种分布的理解以及资源管理.实验利用南极磷虾资源密度数据与海表面温度、海表面叶绿素、海表面高度、净初级生产力和季节性海冰覆盖等5个环境因素,通过12种算法的集成模型对南极磷虾栖息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多元自...  相似文献   
225.
薛夏  王中华  李绍建  姜瑛 《土壤》2023,55(5):925-934
针对土壤自由生活线虫的环境适应性及其生态功能研究一直是土壤动物学和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前期研究表明南极土壤自由生活线虫能够在极端干旱的土壤中生存,尤其是线虫的优势种群之一——Plectus murrayi, 在生理生态水平上均表现出独特的适应性。土壤自由生活线虫Plectus murrayi是仅在南极麦克默多山谷(McMurdo Dry Valleys, MDV)发现的主要陆生生物之一,目前已在多领域成为研究极端环境下生态学以及生物学的模式生物。本文旨在综述其系统发育、分布、生命周期和实验室发育的最新研究,以及其在遗传水平上的耐冷冻和耐干燥性,结合南极沙漠土壤的特殊生态系统,阐述其对于探索生命极限的意义。基于P. murrayi在南极麦克默多山谷土壤的生境分布,与其他南极自由生活线虫相比,P. murrayi喜欢相对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盐度土壤生境。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麦克默多山谷的温度和湿度不断增加,P. murrayi极可能成为南极沙漠中的主要陆生动物。通过对P. murrayi的研究,能够探索其适应和功能基因之间的新联系,这些基因在理解细胞对极端微环境的抗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长远的农业以及医学利用价值。未来对南极麦克默多山谷土壤环境压力的短期和长期响应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胞对环境干旱、寒冷的耐受和修复作用,探明生物进化与生态系统复杂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微环境在塑造更复杂系统重的群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6.
拖网作业参数对南极磷虾捕捞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Dana)拖网作业中捕捞效果及影响因素,根据2017年12月—2018年6月随"龙腾"轮在南极海域生产时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和声学数据等信息,利用声学方法获取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与期望入网渔获量,结合网位变化和渔捞统计情况量化捕捞效率;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不同拖速和曳纲长度下,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的偏离程度,研究其对网具捕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水深为(37.29±9.72) m,拖网稳定拖曳期间网位深度为(30.72±10.41) m,网位调整幅度为(11.52±7.09) m。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偏离(6.33±3.58) m。(2)网次渔获量为(16.25±6.77) t,拖曳过程中网口始终对准磷虾集群质量中心进入网口的磷虾总量为(27.06±10.19) t,捕捞效率为(63±19)%。(3)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差值对捕捞效率影响极显著(P0.001),两者吻合较好时捕捞效率高;拖速与捕捞效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拖速增大网位上升,捕捞效率越低;曳纲长度增加网位下降,但曳纲长度变化与捕捞效率相关性不明显(P=0.087)。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作业中有效利用磷虾行为特征,改善网具性能,提高拖网捕捞效率。  相似文献   
227.
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拖网网身大网目的选择性,对于提升应用渔业数据进行磷虾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为此,作者在FAO 48.1亚区执行项目调查期间,利用小网目(2a=5 mm)附网绑缚在“龙腾轮”所用拖网的第一段网身(400 mm网目,无内衬网)后端和第二段网身(200 mm网目,内衬网16 mm)前端,收集穿过网目的磷虾。根据附网内取样磷虾的体长分布,结合网囊内取样磷虾的体长分布等数据,选用logistic曲线方程,分析磷虾拖网大网目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龙腾”轮拖网的磷虾逃逸主要发生在第一段网身大网目处,装配内衬网(2a=16 mm)的第二段网身近乎无逃逸发生。(2)磷虾接触网身第一段大网目的概率(Pc)范围为5.85~69.52%,平均为(23.17±14.80)%。昼夜间接触概率相似,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50%选择体长(L50)为25.05~47.74 (32.68±4.92) mm;L50在白天(30.06±2.23) mm显著(P<0.05)低于夜间(35.81±5.48) mm。选择范围(SR)为2.07~19.08 (7.65±4.02) mm;SR在白天(7.11±4.41) mm略低于夜间(8.30±3.53) mm,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弥补了拖网整体选择性中网身部位选择性研究的空白,并考虑了昼夜间磷虾选择性的差异,可为科学评估磷虾资源量和开发生态友好型磷虾拖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